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孩子开始和大人讲条件? 可能与家长频繁物质奖励有关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7-07-31 13:54:58


“妈妈,你让我做作业可以啊,但你做完以后你要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。”“我可以吃完这一碗饭,但是你要给我点那杯西瓜汁。”……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这样向家长讲条件?

孩子开始和大人讲条件

 

孩子完成任务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奖励?不少妈妈反映说,现在的孩子“精”得很,无论你让他去干点什么,他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。孩子的事事讲条件与父母频繁的物质刺激脱离不了干系。久而久之,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讲条件的思维习惯,但也不能因此一味地将物质奖励废除,关键要掌握好“度”。

物质奖励是方法不是目的

父母们说孩子们喜欢讲条件,是不是因为生活中父母也常常给孩子开出过一些很有诱惑力的“口头支票”呢?例如,“如果这次考试考到班级前十名,爸爸带你去香港迪士尼玩。”“如果这次比赛可以拿到冠军,妈妈给你买你看中了很久的四驱玩具车!”“如果你乖乖地去上幼儿园,晚上回到家里,爸爸就允许你玩手机!”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也经常出自父母口中?这些对话是不是让孩子也养成了凡事“讲条件”的惯性思维?

那么物质奖励是否应该废除呢?早期孩子的注意特点以无意注意无主,容易被彩色花哨、活动多变的东西吸引,而对静止的相对枯燥的东西缺乏兴趣。也就是说,孩子对好玩的游戏、好看的电视兴致勃勃,但是对学习活动作业功课兴致缺缺。在这种情况下,是可以通过外部动机去刺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的。合理的物质奖励会促使孩子努力达到目标,从而产生价值感和成就感,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,目标达成时产生的满足感会让孩子产生继续追求的需要,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。“简而言之,就是要明确一点,物质奖励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。”

如何对孩子进行奖励

为什么孩子总是事事讲条件,为什么孩子总是要奖励?这是因为我们完全把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转化成了外在驱动力!也就是说,他们学习不是因为兴趣,而是因为奖励。奖励是有作用的,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掌握好奖励的度,奖励就变了味道,慢慢地孩子就会演变成事事讲条件。那么,家长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?

建议:

1、尽量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

“如果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,学习目标容易发生转移。我们在学习上给予孩子的刺激物最好选择替代品。何谓刺激物替代品?比如说贴纸奖励或者小红花奖励等”。例如,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给予孩子相应的贴纸奖励,孩子每获得15枚贴纸就可以兑换1枚奖章,学期末还可以把得到的奖章换取相应的礼物。这样的“代币制”既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,也避免了孩子把“良好表现”与“物质奖励”直接画上等号。

2、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应当以鼓励为主,奖励为辅 

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同时,还需要配合使用诸如拥抱、赞美、集体表扬等其他的鼓励方式。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,精神的鼓励远比物质的奖励重要。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来自亲密的人的评价,比如说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老师。如果这些“重要他人”对孩子有较多积极正向的评价,孩子的自我认知也会趋向积极,而如果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是负面的,孩子的自我评价就会比较低,而过低的自我评价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,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

3、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——在面对成绩的时候,归因于努力学习的过程,而非奖赏的制度

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,都应该注意幼儿的主体性地位,在对孩子学习的反馈中多隐含一些类似“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,下一次只要你足够认真努力,就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”或者“你之所以能获得奖项,是因为你非常努力,我们这周不如带你去游乐场庆祝一下”等这样积极的信息。这样就把孩子的成绩与他努力的过程挂钩,奖赏只是附带的,而非最终的目的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